为全面深化内控建设工作,上海大学于4月2日在宝山校区召开“二级单位内控建设工作研讨会”。学校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内部控制专家小组成员、二级单位内控工作负责人、联络员及其他推进人员参加会议。会议由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审计处处长尹应凯主持。

尹应凯指出,2020年是学校内控建设“落地年”,已建成具有上大特色一流内控体系的基本框架;2021年将是内控建设的“全面推进年”。2021年,将围绕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新形势、新需求,根据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,进一步深化学校层面、全面推进二级单位层面的内控建设,为“追卓越创一流”保驾护航。二级单位作为内控建设的重要主体,要坚持底线思维,突出重点领域,以“内控建设五个一”(见附注)为主线,以“风险梳理”为切入点,通过“风险排摸-风险分类-风险防控”三步走,完善制度堵塞漏洞,精简流程提高效率,以点连线、以线带面有序推进二级单位内控建设。同时指出,二级单位应该建立分工明确、责任清晰、齐抓共管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,制定详尽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手册,在顶层设计基础上,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、并狠抓落实。
在互动交流环节,各二级单位分别介绍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度、成果、特色及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同时,围绕“如何通过‘放管服’实现‘防风险’和‘便利化’共赢”、“二级单位内控建设方案要点”等话题进行热烈讨论并达成共识。与会人员认为,在“放管服”政策背景下,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,这对高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因此,亟需做到上下贯通、左右协同,将制度体系落实到业务流程各个环节,提高协同管理效率、保障学校权益。
通过本次会议,学校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内部控制专家小组成员、二级单位内控工作负责人、联络员及其他推进人员深入讨论二级单位内部控制的环节、程序和风险控制点,并形成了广泛共识,对进一步完善院系、部处层面的内部治理,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附注:内控建设“五个一”要素
(1)一套系统健全的内控治理架构:实现全方位
包括内控建设组织架构(含纵向层级关系及横向业务板块关系)、岗位职责和分工(含权力清单)、信息沟通机制(含决策上传下达机制、部门协同联动机制)。实现组织架构合理、职责分工明确、不相容岗位分离。
(2)一套简明完善的制度体系:实现全覆盖
全面梳理预算、收支、采购、资产、建设、合同、科研、人事、档案、捐赠、实验室等制度。通过制度废改融立,实现内控制度健全、各类业务有章可循。
(3)一套高效规范的业务流程:实现全过程
全面梳理预算、收支、采购、资产、建设、合同、科研、人事、档案、捐赠、实验室等管理流程及流程信息化建设情况。业务流程与制度建设应一一对应,实现流程顺畅、业务规范。
(4)一套实用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:风险应对与防控
根据《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提示清单》、上级巡视、校内巡察等反映的风险点、结合本单位特点,制定风险提示清单、风险应急预案、风险防控与纠偏机制。
(5)一套可持续的评估和改进机制:可持续保障
建立定期内控体系评价机制,如可以借助平衡积分卡等工具,对标对表、查漏补缺、动态改进、持续提升,加强内控体系评价结果的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