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大学主页

学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、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听取内控建设工作汇报

发布日期: 2021/02/26  投稿: 程涵    部门:    浏览次数:    返回

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控体系建设,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,2021年2月26日,上海大学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、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在行政楼803会议室听取内控建设工作汇报。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组长、校党委常委、总会计师苟燕楠,上海大学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员、校党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胡大伟,上海大学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员、校党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、教师工作部部长曹为民等校领导出席会议。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审计处处长尹应凯,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财务处处长褚贵忠,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信息办主任许华虎,党政办副主任凌长臣,审计处挂职副处长吕怀立等进行工作汇报。会议由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组长、校党委常委、总会计师苟燕楠主持。

C054

首先,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审计处处长尹应凯代表学校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做了题为《建设一流内控体系,夯实现代大学治理基础》的工作汇报。汇报回顾了市领导和校领导对上海大学建设一流内控体系、提升大学治理能力的要求,总结了2020年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取得的成效,介绍了2021年内控建设的目标、规划及举措。汇报指出,2021年将进一步深化学校层面、全面推进二级单位层面的内控体系建设,并表达了建成“全国一流、上大特色”内控体系、逐步实现迭代优化的决心与目标。

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财务处处长褚贵忠,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、信息办主任许华虎,党政办副主任凌长臣分别从“加强一流内控建设、打响上大内控品牌”、“以信息化赋能一流内控建设”、“通过一流内控建设更好锻长板、补短板”等方面,对内控建设工作进行了补充。

上海大学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员、校党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、教师工作部部长曹为民指出,内控建设应与巡视巡察、审计监督、问题整改等紧密结合,以实现更好的建设效果。在二级单位层面全方位推进内控建设方面,建议能够出台简明可操作性的内控建设指南。

上海大学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员、校党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胡大伟指出,学校迅速发展使上海大学日益成为更“受人尊重”、“令人尊重”的大学,一流内控建设对实现学校发展愿景具有重要支持作用。内控建设不仅是“堵”,而应是“搭、梳、堵”的统一。应努力做到规范安全、简便高效的辩证统一,“堵”风险是提高“安全感”、“方向感”,“梳”流程、破解管理痛点和难点是让师生提高“获得感”。

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组长、校党委常委、总会计师苟燕楠指出,我校内控体系建设要着力解决管理中存在的“上热、中温、下凉”现象。只有控制好风险,有了“安全感”、“方向感”,才能更好、更敢干事创业,进而提升“获得感”。内控体系建设需要顶层设计、中层推动、全员发动,才能真正建好“全国一流、上大特色”的内控体系。这需要我们继续保持“晨曦中的赶路人”的精神状态,不忘初心压茬干。

会议最后,学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、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做总结讲话。首先,成书记对我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,指出建设一流内控体系,是我校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、落实李强书记对我校做出“上海大学要在完善大学治理体系上有更大作为”指示的一项重要举措,也是我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的重要保障。通过2020年的扎实推进,我校内控建设具备了良好基础、并且初显成果。其次,成书记分析了内控建设中“三范”与“三感”的关系。“三范”是“防范风险、规范流程、示范效应”,“三感”是“安全感、方向感、获得感”。内控建设要实现“防范风险、规范流程”的作用,进而发挥“示范效应”;“防范风险”是为了提升“安全感”,“规范流程”是为了提升“方向感”,“示范效应”是提升“获得感”。第三,内控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“专业化”,以专业为基础,按照制度、流程执行就会产生成效;实现“专业化”需要在全校形成氛围、全员深入推进,这又需要进行有效的全员培训。第四,要注重对内控建设效果进行评价。需要及时评价在内控建设中,“短板”是否补长、薄弱环节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、风险是否得到有效化解、内控制度是否得到完善改进。内控建设效果评价,既是为了使我们对内控工作成效做到心中有数、也是发挥示范效应的基础。第五,信息化是内控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,内控信息化是操作规范的重要保障,也是提升高校管理能效的重要抓手。因此,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信息化工作。最后,成书记指出,2020年是我校内控体系建设“启动年”,已建成内控体系的基本框架,并初显成果。2021年是内控体系建设“全面推进年”,内控工作要紧密围绕学校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新形势、新需求,根据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,以比学赶超的劲头,发扬“三牛”精神,在全校范围深化内控体系建设,为“追卓越创一流”保驾护航,并使“一流内控”成为我校一流大学建设的鲜明特点。